
日前,“丝路风华·双国一秀”首届中巴时装秀在北京八达岭长城隆重举办。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
10月20日至10月23日,中国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一会议将指明中国未来...
据《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报道,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即将...
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是英国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之一。如今步入V&A中国馆,一批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工艺作品浮入眼帘。古与今在同一空间中对话,让这座以历史艺术与设计闻名于世的博物馆焕发新的生机。
V&A全新展览《多维:中国当代工作室工艺》2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英国首个聚焦中国当代工作室工艺的专题展,展出逾八十件作品,其中近五十件已被V&A纳入馆藏。
本次展览策展人李晓欣说,这次展览中有许多年轻的手工艺术家,他们的创作体现出中国艺术更现代、更年轻、更具多样性的趋势。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不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共同发声。
展览中,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明代瓷瓶、唐代俑像并列展出。李晓欣表示,这种“跨时空陈列”旨在让观众体会中国工艺精神的延续——瓷器的温度、泥土的记忆,仍在当代艺术家手中焕发生命力。
以白族传统扎染工艺创作的大型纤维装置《她给予的爱》在中国馆中格外醒目。艺术家林芳璐将蓝白扎染转化为红色纤维雕塑,用色彩表达女性的爱与力量,让传统技艺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生长。在林芳璐看来,这种延续千年的扎染工艺,“不仅是老手艺,更是一种艺术”。
同时展出的还有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助理教授伊丽莎·区的陶艺作品。她的父母来自中国香港,她本人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多次前往景德镇进行交流。她的格栅状陶艺灵感源自中国木构建筑的榫卯结构。“在亚洲建筑中,结构与形体是统一的。这种相互契合的方式变成了我在陶土中的语言。”她说。
V&A博物馆的陶瓷展厅进一步讲述了中国陶艺的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宜兴、德化等主要产区的复兴,到当下艺术家的自由探索,这一脉络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从实用器皿到思想表达的蜕变。
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策展人卢川认为,这种延续性至关重要。“了解艺术与文化,必须回溯自身的文化基因与传统,思考传统从何而来,又如何延展出独特性。”她说,“艺术家、策展人、研究机构等共同努力,推动着公众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认识。这正是此次展览在英国及国际舞台上亮相的重要意义。”
正如李晓欣所说:“希望观众不只停留在中国手工艺术曾有过辉煌过去的印象,也能通过这些作品看到当代中国的全新面貌,看到中国社会在各个层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日前,“丝路风华·双国一秀”首届中巴时装秀在北京八达岭长城隆重举办。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出席并致辞。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说,雄伟的八达岭长城为颂扬丝绸之路联结的鲜活精神提供了绝佳舞台,这种精神如今已化身为一座承载面料、艺术与友谊的现代桥梁。他特别指出,本次活动恰逢巴基斯坦国家领导人首次参观八达岭长城六十周年,意义非凡。他强调,本次展演以融合之道、商业智慧与巴基斯坦时尚实力为驱动,彰显了巴基斯坦创意与中国市场间的天然协同效应,为共创未来架设了新的商业桥梁。
10月20日至10月23日,中国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一会议将指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四中全会不仅是一场例行的政治会议,更是一次中国领导层进行战略性回顾与再校准的重要时刻。会议将总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实施成果,并为“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奠定基础。本次会议的首要意义不在于其可能带来的变化,而在于重申了一种稳健务实的发展愿景——正是这种愿景,使中国在全球不确定性中保持定力,以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劲发展势头。
据《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报道,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即将实施的“十五五”规划有望进一步加强共建国家发展跨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工业化、数字化和混合农业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十五五”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架构、效用、范围和重要战略意义,要求通过确保在走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决定性进展,对有关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进行科学谋划与扎实推进。
据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报道,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官员与中国一家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提供商相关负责人举行会谈,以探索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双方代表讨论了作物监测、灾害管理等领域的潜在合作。